發布時間:2021-05-24 人氣:0 來源:admin
近年來,跨國汽車公司紛紛實施汽車平臺戰略,加快了零部件通用化進程。
所謂汽車平臺戰略,就是把諸如底盤橫梁、懸架等汽車中不變的總成、模塊、零部件整合為一個平臺,再匹配其他不同型號的總成、模塊和零部件,如車身外殼等,實現在一個基本型上組合成多種不同款式、功能各異的車型。
隨著平臺戰略的成功運用,各大汽車廠商推行平臺削減戰略,進一步實現零部件通用化,同時賦予平臺戰略更新、更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比如,雷諾與日產合并后的變化是將原先的25個平臺75種車型壓縮為10個平臺35個車型,節約開發費用約50%;豐田公司將原先15個平臺壓縮到5個平臺,每個平臺生產規模都在百萬輛以上;福特公司也將43%的車型集中在兩個平臺上。
平臺戰略的核心是: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盡可能實現零部件共享,以實現更大規模生產,攤銷車型數量不斷增多造成的高昂開發成本。標致與雪鐵龍兩個品牌之間的零部件通用化率已經超過60%。
實現零部件通用化,可減少各車型必備的加工設備種類,能夠提高開發速度,削減設備投資;還能幫助零部件廠商降低成本。
零部件通用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大勢所趨,卻在國內汽車行業舉步維艱。這是為什么?
■國內整車企業缺乏平臺化戰略
國內整車企業缺乏平臺化戰略,是國內零部件通用化的一大障礙。
國內有許多商用車企業,單個商用車企業往往有許多品牌。這些商用車企業缺乏平臺化戰略,沒有進行相應的整合,保留許多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許多車型。品牌和車型越多,所需零部件種類就越多。
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尚吾對國內商用車零部件難以實現通用化深有體會。
同一商用車企業不同品牌都有自己的產品標準,導致零部件通用化難以實現。
其實,許多零部件一模一樣,可以實現通用化。趙尚吾訴苦:“國內同一商用車企業不同品牌對零部件包裝、標識的要求不一樣。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許多零部件可以在同一商用車企業旗下不同品牌之間通用,卻常常因細微標準差別而不能通用。這就給零部件企業的生產組織造成了麻煩。零部件企業不得不同時對同樣的零部件進行許多細微改變,以滿足整車企業需求;甚至增加庫存,以備整車企業之需。許多零部件企業都不想這樣干。但是,你不干,有人干。零部件企業不干不行,疲于應付,常常一干就虧損,痛苦不堪。”
■其先天缺陷讓人毛骨悚然
零部件通用化擁有上述之利,也有如下之弊:通用零部件一旦出現設計缺陷或質量問題,極易造成多家整車企業或零部件企業同時大量召回,經濟損失加大;產品規格、性能及質量雷同,讓成本競爭成為零部件市場惟一競爭手段,導致企業難以持續發展;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欲望下降,個性化車型減少,對技術進步不利。
零部件通用化先天缺陷讓人毛骨悚然。
2012年10月10日,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召回缺陷汽車。這次召回743萬輛,汽車直接對豐田汽車公司業績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原因是豐田汽車公司為削減成本而極力實現零部件通用化。
這件事更是在國內汽車產業界對零部件通用化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內汽車行業許多企業對零部件通用化望而卻步。
■整車(主機)設計人員
■缺乏零部件通用化意識
國內整車(主機)設計人員進行產品選型,往往缺乏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意識,不能與零部件供應商協調一致,常常憑經驗選擇產品尺寸與公差,忽視零部件專業化制造企業的零部件設計、開發能力。
供需雙方在產品設計方面缺乏溝通,造成不同整車(主機)企業對同一個零部件有不同的尺寸、公差等標準要求。這樣,零部件企業的生產和物流十分被動。
許昌遠東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喜嶺說:“我們企業每年都會開發出幾百種新品種,現在共計有1萬多個產品品種。這說明我們有很強的開發能力,能與整車(主機)企業同步、快速開發新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說明傳動軸品類繁多。比如,BJ212傳動軸僅突緣叉就有100多種。一個品種與另一個品種之間,差別微乎其微。我們每上一個新品種,都要上一套新工裝。有的新品種只需幾十件,一生產出來,這套工裝就報廢了。這就在無形中造成浪費,增加了我們的生產成本。”
■揚長避短
只要國內汽車行業企業建立更加嚴格的產品質量保證制度,提高產品可追溯性,并且增阿基產品結構創新力度,攻克產業核心技術難關,不斷推陳出新,就能夠讓零部件通用化揚長避短。
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在2015年開賣零部件共享平臺架構下制造的車輛。屆時,豐田零部件共享率將從20%至30%提升為70%至80%。大眾汽車公司推出MQB平臺,幾乎所有小中型前輪驅動汽車都將圍繞這個平臺設計。大眾集團旗下多個品牌將實現零部件共享及通用,有望實現制造成本降低20%。跨國公司的經驗值得國內汽車行業借鑒。
同時,國內個別先進企業的做法也值得推廣。湖北全力機械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聶孝全說得好:“在汽車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零部件通用化是整車(主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共同應對市場挑戰的一種選擇。零部件通用化有助于整車(主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互惠雙贏,為企業提供更好發展機遇。我們以規模化生產實力、雄厚的技術基礎、穩定的產品質量,開拓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和贏利能力,提前做好了零部件通用化的準備工作。”